2019年资中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
一、总体情况
按照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要求和《内江市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》,现编制并公布2019年资中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(本报告数据统计时限为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)。如对报告有疑问的,请与资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联系,联系电话:0832—5602632。
(一)加强机制化保障,夯实公开工作基础。
1.构建制度体系。成立县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信息沟通、联系会商、协调联动、跟踪问效等机制,确保政务公开工作有序推进。2019年,采取召开全县政务公开工作培训会的方式,培训各单位政务公开分管负责人、工作人员160余人次。
2.健全“四维量化”考评机制。制定《资中县政务公开工作考核细则》,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,将组织体系、载体平台、制度机制等7个方面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44项具体考核指标,并逐一确定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,做到任务明确、指标清晰、责任到位、时限具体。
3.坚持“多方联动”协调推进。推行政务公开协调联动机制,将纳入省、市政务公开季度监测的4大类、19小项监测指标,分解至35个部门予以保障,形成全县上下联动、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。2019年,已通过网络联系会商政务公开工作4次,协调解决问题20余个。
(二)主动信息公开,实现应公开尽公开。
1.抓好重点领域政府信息公开。今年重点主要是围绕“重点民生领域和群众关切”“推进高质量发展”“三大攻坚战”“优化营商环境”“保障和改善民生”等五个方面,从解读回应拓展公开、权力监督深化公开、政策落实扩大公开、平台建设优化公开、组织保障强化公开。2019年,全县主动公开政府信息7513条。其中,通过政府网站公开5166条,通过政务微博、政务微信公开1395条,通过其他方式公开952条。
2.抓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办理。2019年,各镇、各部门共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21件。主要涉及房屋征收、财政资金、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,21件均经审查受理回复,所涉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资料全部免费予以提供,未收取费用。
(三)推进立体化传播,拓宽信息公开渠道。
1.搭建“一站式”载体平台。大力推进网站集约化建设,规范已建的72个子站点信息发布、解读回应等功能。县政府网站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累计18401条。
2.打造“立体式”发布矩阵。推动33个镇、39个县级部门开通政务新媒体账号,开通“磐石资中”微博、“弘资中”微信公众号及APP,累计推送信息1300余条,浏览量超过100万次。认真办理“县委书记县长网上信箱”信件和“市委书记市长信箱”办公室交办信件749件,按时办结回复率100 %。
3.规范“互动式”政策解读。实行政策解读与文件起草“三同步”,建立健全新闻发布常态化机制,向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及时发布市民、网民密切关注的重大事项,2019年召开新闻发布会(通气会)8次。开播《阳光政务》节目20期,在线答复200余名网友300余个提问,回复率达100%。
(四)着力常态化监管,提升网站建管水平。
1.推行评估“全覆盖”。将全县72个子站点全部纳入监管范围,将原来政府网站25%的抽查比例调整为100%全覆盖普查,确保实现政府网站监管全覆盖、无盲区。
2.实施监测“智能化”。由县电子政务中心安排专人,每天对全县72个子站点采取“软件扫描+人工复核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时监测,确保网站监管常态化、智能化。
3.确保问题“马上改”。建立问题网站督办整改制度,向存在问题的网站发送督办通知,形成发现问题、立即转办、限时反馈、及时核查等工作机制。2019年,通报问题网站8个,约谈问题网站主管单位相关责任人员1次。
二、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
第二十条第(一)项 | ||||
信息内容 | 本年新 | 本年新 | 对外公开总数量 | |
规章 | 0 | 0 | 0 | |
规范性文件 | 5 | 5 | 71 | |
第二十条第(五)项 | ||||
信息内容 | 上一年项目数量 | 本年增/减 | 处理决定数量 | |
行政许可 | 257 | 0 | 30883 | |
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| 358 | -34 | 1446087 | |
第二十条第(六)项 | ||||
信息内容 | 上一年项目数量 | 本年增/减 | 处理决定数量 | |
行政处罚 | 4293 | 0 | 112151 | |
行政强制 | 178 | 0 | 5285 | |
第二十条第(八)项 | ||||
信息内容 | 上一年项目数量 | 本年增/减 | ||
行政事业性收费 | 40 | 0 | ||
第二十条第(九)项 | ||||
信息内容 | 采购项目数量 | 采购总金额 | ||
政府集中采购 | 204 | 6753.16万元 | ||
三、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
(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: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,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) | 申请人情况 | ||||||||
自然人 | 法人或其他组织 | 总计 | |||||||
商业企业 | 科研机构 | 社会公益组织 | 法律服务机构 | 其他 | |||||
一、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| 21 | | | | | 21 | |||
二、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| | | | | | | 0 | ||
三、本年度办理结果 | (一)予以公开 | 21 | | | | | | 21 | |
(二)部分公开(区分处理的,只计这一情形,不计其他情形) | | | | | | | | ||
(三)不予公开 | 1.属于国家秘密 | | | | | | | | |
2.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| | | | | | | | ||
3.危及“三安全一稳定” | | | | | | | | ||
4.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| | | | | | | | ||
5.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| | | | | | | | ||
6.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| | | | | | | | ||
7.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| | | | | | | | ||
8.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| | | | | | | | ||
(四)无法提供 | 1.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| | | | | | | | |
2.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| | | | | | | | ||
3.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| | | | | | | | ||
(五)不予处理 | 1.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| | | | | | | | |
2.重复申请 | | | | | | | | ||
3.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| | | | | | | | ||
4.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| | | | | | | | ||
5.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| | | | | | | | ||
(六)其他处理 | | | | | | | | ||
(七)总计 | | | | | | | 21 | ||
四、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| | | | | | | 0 |
四、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、行政诉讼情况
行政复议 | 行政诉讼 | |||||||||||||
结果维持 | 结果纠正 | 其他结果 | 尚未审结 | 总计 |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| 复议后起诉 | ||||||||
结果维持 | 结果纠正 | 其他结果 | 尚未审结 | 总计 | 结果维持 | 结果纠正 | 其他结果 | 尚未审结 | 总计 | |||||
| 0 | 2 | 0 | 5 | | | | | 0 | | | | | 0 |
五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
(一)存在的主要问题。
1.主动公开深度有待拓展,主要表现在公开信息质量不够高,还存在信息要素不全等现象,个别部门为公开而公开,缺少从公众视角开展公开工作的意识。
2.政策解读还有待提升,主要表现在政策解读程序不规范、内容不完整、手段不丰富,大多数单位未能坚持“谁起草、谁解读”的原则,深入开展政策解读,且多渠道、多角度、多层次解读政策少。
3.公开平台管理有待强化,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政务公开平台管理的体制控制尚未理顺,政府网站以及政务新媒体存在久不更新、回应答非所问等问题。
4.依申请公开工作疑难问题的研究与指导有待提升,主要表现在依申请公开工作的难度和复杂度越来越大,缺少从专业法律角度的研究与分析,对相关难题的指导不够。
(二)改进情况。
1.加强主动公开力度。加快编制更符合我县实际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,深入推进决策、执行、管理、服务、结果五公开,拓展主动公开的深度与广度。同时,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机构队伍建设,强化人员力量,指定专人负责,通过集中培训、轮训跟班学习等多种形式,不断提高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。
2.提升政策解读水平。继续按照“谁起草、谁解读”的原则,规范解读程序,明确责任主体,督促指导相关业务部门利用图文解读、专家解读和政策问答、在线访谈、媒体专访、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开展政策解读,力求解读好懂、耐看。同时,充分发挥政府网站、“两微一端”、广播电视等传播作用,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宣讲政策,带头接受采访,当好第一解读人和责任人。
3.优化公开载体平台。根据机构改革后实际情况,加快政府网站调整,大力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,修改完善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,强化政府网站问题整改落实,逐步建立网站监管长效机制。同时,建好管好“磐石资中”“弘资中”等政务新媒体,构建整体联动、集体发声的政务新媒体矩阵,让公众能够自下而上充分表达民意,让政策自上而下凝聚共识。
4.规范申请公开工作。继续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接收、登记、办理、审核、答复、归档等环节的制度规范,依法依规满足人民群众的特殊信息需求。同时,及时梳理总结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,按照申请内容、答复情况等进行分类管理,加强对依申请公开案例的研究与分析,探索建设依申请公开案例库,提升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水平。
六、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(无)
相关解读链接: